标准编号Standard/Code | 标准名称Standard Title |
ASTM C518 | 用热流计测量稳态热传输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
4.1 当仪器经过适当校准时,该测试方法可以快速且高精度地测定隔热材料和其他材料的稳态热传输特性。
4.2 热流计仪器的正确校准要求使用具有先前由测试方法 C177 或 C1114 确定的热传输特性的样品进行校准。
注 1:仪器校准通常需要与测试样本预期的材料类型、热导率、厚度、平均温度和温度梯度相似的样本。
4.3 给定材料或产品的样品的热传递性能可能因材料成分的变化而变化;受湿度或其他条件的影响;随时间而变化;随平均温度和温差而变化;并取决于先前的热历史。因此,必须认识到,在特定应用中代表材料的热传递性能的典型值的选择应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并且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使用条件。
4.3.1 例如,本试验方法规定,应在不含任何自由水分的样品上获得热性能,尽管在使用中可能无法实现这种条件。更基本的是热性能对变量的依赖性,例如平均温度和温差。应在典型使用条件下测量这些依赖性或进行测试。
4.4 对于表现出明显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刚性或特别高或低的热流阻力的样品,测量过程中应特别小心(见实践 C1045)。当样品中存在热桥时,使用热流计仪器可能会产生非常不可靠的结果。如果热桥存在且与热流平行,则获得的结果可能毫无意义。当在高温或低温下、在高于或低于大气压的环境压力下或在惰性或危险的特殊环境气体中进行测量时,也需要特别考虑。
4.5 任何给定测试方法的准确度取决于设备设计、相关仪器和测试样品的类型(见第 10 节),但当环境温度接近测试平均温度(T(环境)= T(平均)± 1°C)且在 10 至 40°C 范围内时,本测试方法能够确定热传输性能,误差在测试方法 C177 确定的 ± 2% 以内。在所有情况下,热流计设备的准确度都不可能高于用于校准该设备的主要标准的准确度。
4.5.1 当采用本测试方法进行产品认证测试时,设备应具备A1.7所要求的功能,并遵循下列程序之一:
4.5.1.1 仪器应在认证测试前或测试后 24 小时内使用可追溯至认证日期前五年内认可的国家标准实验室的二级转移标准或校准标准(其值由该实验室确定)进行校准。应使用两次校准的平均值作为校准系数,并以此平均值认证样品。当校准系数的变化大于 1% 时,应重新测试标准样品并计算新的平均值。如果校准系数的变化仍然大于 1%,则应使用第 6 节中的程序校准仪器。
4.5.1.2 如果仪器的短期和长期稳定性均已证明优于读数的 1%(见第 10 节),则可以以较低的间隔校准仪器,间隔不超过 30 天。经过如此测试的样品直到测试后的校准测试之后才能获得认证,并且只有当校准系数与上次校准测试相比的变化小于 1% 时才能获得认证。当校准变化大于 1% 时,该间隔的测试结果应视为无效,并根据 4.5.1.1 重新进行测试。
4.5.2 按照第 6.6 节校准的热流计仪器的测量精度(重复性)通常远高于平均值的 ±1%。这种精度是识别校准变化所必需的,也是质量控制应用中所需要的。
1. 范围
1.1 本测试方法涵盖使用热流计仪器测量平板试样的稳态热传输。
1.2 热流计仪器被广泛使用,因为它的概念相对简单、快速,并且适用于各种测试样品。只要在预期的热流范围内进行校准,热流计仪器的精度和偏差就可以很好。这意味着校准应使用与测试样品预期的类似类型的材料、类似的热导率、类似的厚度、平均温度和温度梯度进行。
1.3 这是一种比较或次要的测量方法,因为应使用已知热传输特性的样品来校准设备。校准样品的特性必须可追溯到绝对测量方法。校准样品应从公认的国家标准实验室获得。
1.4 热流计仪器通过位于两个平行板之间的测试样本建立稳定状态的一维热通量,这两个平行板的温度恒定但不同。通过使用校准标准对热通量传感器进行适当校准,并测量板温度和板间距。傅立叶热传导定律用于计算热导率、热阻率或热阻和热导率。
1.5 本测试方法应与 C1045 规范结合使用。热技术已取得许多进展,包括测量技术和对热流通过材料的原理的理解。这些进展促使人们修订了热传递特性测量的概念方法 (1-4)。2 本测试方法的所有用户都应了解这些概念。
1.6 本测试方法适用于测量各种样品特性和环境条件下的热传递。该方法已在环境温度为 10 至 40°C 的条件下使用,厚度可达约 250 毫米,厚度为 25 毫米的板材温度为 -195°C 至 540°C(5、6)。
1.7 本试验方法可用于表征材料性能,但不一定能代表实际使用条件。如有必要,应使用其他试验方法,如试验方法 C236 或 C976。
1.8 为满足本试验方法的要求,试验样品在热流方向上的热阻应大于 0.10 m2·K/W,并且应使用边缘隔热材料或保护加热器,或两者兼而有之,控制边缘热损失。
1.9 在这种类型的测试方法中,试图建立结构和程序的细节来涵盖所有可能给没有相关技术知识的人带来困难的意外情况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这种测试方法的用户应具备足够的知识来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例如,需要了解热传递原理、低水平电气测量和一般测试程序。
1.10 本方法的使用者必须熟悉并理解附件。附件对于解决设备设计和误差分析至关重要。
1.11 本测试方法的标准化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研究人员未来开发改进的或新的方法或程序。
1.12 由于热流计仪器的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附录 X3 给出了证明仪器性能的程序。
1.13 以 SI 单位表示的数值应视为标准值。本标准不包含其他计量单位。
1.14 本标准并不旨在解决与其使用相关的所有安全问题(如果有)。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咨询并制定适当的安全和健康做法,并确定监管限制的适用性。
1.15 本国际标准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委员会《关于制定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原则的决定》中确定的国际公认的标准化原则制定的。
测试要求 测试要求:
用热流计法测定稳态热通量和热传递特性K值
Sample Size 样品数量/送样规格:
所需测试样本:1 个 x 300mm x 300mm x 厚度(最小 10mm,但不超过 95mm)+ 1 个备用。测试样本必须是平的。请注意,对于刚性样品,最安全的做法是将厚度保持在最大 80 mm。对于非刚性矿棉绝缘材料(如 Rockwool 的矿棉绝缘材料),如果厚度为 90–95 mm,我们仍然可以设法将样品放入 k 值设备中。
交付周期/TAT(周转时间) 测试周期:常规服务 常规服务 14 个工作日
报告摘要 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