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 | 盘点!2020年食品热点大事件
| 更新时间 2024-12-23 20:00:00 价格 请来电询价 测试周期 5-7天 寄样地址 深圳宝安 价格费用 电话详谈 联系电话 17324413130 联系手机 17324413130 联系人 罗卓文 立即询价 |
2020年,让所有人共同想到的一个词就是”#病毒“,同时也是食品卫生、食品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的一年。通过梳理食品热点事件,总结经验和教训,预防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2020年新年伊始,全国人民被#疫情笼罩。滥杀采食野生动物当时被高度怀疑是#肺炎的根源。同年2月,国家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大量数据表明,野生动物体内存在大量未知病毒,食用后,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如今,#疫情持续肆虐全球,至于病毒何时出现,#疫情又何时能结束,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答案。至今也未调查清楚#病毒从何而来。
冷链食品携带#病毒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爆发的新一轮#肺炎感染多名人员的事件,重新让市民加强了对#肺炎病毒的警惕和防控。此次事件源于北京西城大爷在新发地批发市场采购时,疏忽大意,未做好个人防控措施,因而引发连环感染。三文鱼为此次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主角。北京主要商超企业纷纷下架全部三文鱼。后来逐渐查明三文鱼等海鲜并非#病毒的宿主,检出#病毒阳性的只是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不久之后,各地解除了对三文鱼的下架。继此次事件爆发后,全国各地又陆续发生在冷链食品中检测到#病毒以及接触冷链食品的工作人员出现感染#病毒事件。
后续,多宣传渠道图文解析如何科学冲洗生肉,不要直接在水龙头下冲洗生肉制品等常识,也让广大市民得到了新的认知。鱼肉本无辜,让病毒钻空的是不科学个人防护!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感染对象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多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包括饮用污染的水、未煮熟的海产品、沙拉、蛋糕、生鲜蔬菜和水果等。被感染时儿童和青少年多以呕吐为明显,成年人腹泻突出,粪便为稀水样或水样便。” 环境样本呈阳性的疫情中,人际传播方式*常见。
2020年1月:广州梅州一学校发生一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共感染391人。
2020年10月山西财经大学学生出现感染性腹泻,*终被认定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2020年10月,广西大化曦龙幼儿园幼儿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县疾控人员在幼儿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2020年11月,福州一学校发生多名学生感染诺如病毒,学校停课。
2020年11月,哈尔滨市某小学部分学生发生集体呕吐、腹泻等症状,*终确定为群体聚集性诺如病毒感染性。
郴州奶粉致“大头娃娃”事件
2020年3月,在十几位家长“联名信”中提到郴州假奶粉导致婴幼儿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2020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文,彻底调查湖南郴州奶粉事件,调查结果发现,一款商品名为”倍氨敏“的蛋白固体饮料和商品名为”舒儿呔“的固体饮料冒充婴幼儿配方乳粉误导患儿家属。
随后,永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两个品牌产品的经营者“某婴坊”“妈咪某婴坊”作出行政处罚,并顶格罚款,将涉事产品委托生产商唯乐可公司、代理销售商唯宝公司涉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移送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另案查处,对生产商德恒公司涉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移送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并对涉及“倍氨敏”投诉的63名消费者进行调处,由经营者按照“退一赔三”的标准进行赔偿,已赔偿1029940.58元。
野生菌中毒事件
2020年7月,云南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5月至7月20日,云南省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导致12人死亡。而截至2020年8月1日,云南省累计因#肺炎死亡人数为2,网友们惊奇的发现:云南人吃野生菌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超#。
我国野生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中掺杂着数量庞大的有毒蘑菇。尽管百姓间流传着民间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但传统经验并不能保证****安全。一旦误食有毒蘑菇,没有**治疗药物。因此,为避免意外发生,*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菌。
*奇葩的“哄抢榴莲”食物中毒事件
2020年8月26日,广西东兴市万尾金滩海域,一艘装满榴莲的货船发生侧翻,海面漂浮着大量榴莲。事发后,相关部门到场处置,阻止居民捡拾榴莲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可许多居民不听劝阻,仍然抢走不少榴莲。随后,哄抢的居民在食用榴莲后纷纷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共计500余人。后经过广西疾控中心组织食品卫生学调查发现,导致村民中毒的罪魁祸首是副溶血性弧菌,这种菌喜盐,是海水和海产品中的常见菌,也是沿海地区的常见致病菌。
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所以,盐水杀菌不是**的,占便宜没够的心理,终究导致”捡了芝麻丢西瓜“的结果。
酸汤子中毒事件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地区某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种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后一名伤者离世。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制作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为保证生命安全,**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虚惊一场的“丙烯酰胺薯片”致癌事件
2020年11月,盐津铺子、三只松鼠、董小姐等知名品牌的薯片被曝光,声称检出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超标,依据是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近期发布的《2020年薯片中外对比比较试验报告》。深圳市消委会检测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发现部分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而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为750μg/kg。丙烯酰胺属于世卫组织划定的2A类致癌物,由此引发了网络上关于”薯片中致癌物超标“的讨论。
淀粉类食物经过高温烹饪后会产生丙烯酰胺,除了薯片外,任何高淀粉高温煎炸烘烤过的食物中都会有,比如油条、面包、咖啡、炸鸡等,也无法完全避免食用所有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
欧盟对丙烯酰胺的所谓基准水平值,只是一项建议性指标而非强制执行指标,我国目前对丙烯酰胺没有任何规定。
但应该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食用量,尽量少吃高温煎炸烘焙的食品。仅就薯片而言,油和调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过多的问题可能比丙烯酰胺更值得重视。
网红燕窝售假
2020年11月,消费者举报某网红名人在直播间出售假燕窝,后经调查,发现所售燕窝是风味饮料,主成分为糖水。2020年11月19日,王海在微博发布了中广测出具的检测报告,直指辛巴所售的即食燕窝产品“就是糖水”,且“该糖水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检测结果唾液酸含量高达万分之一点四”,而市场上每100g含量的唾液酸售价是500元,0.014g价值也只有7分钱左右,加上包材、内容物、加工费、工业成本不超过1块钱。
2020年12月6日,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发布的《鲜炖燕窝》团体标准也开始实施,该标准要求燕窝原料需检验合格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原料应不变色、不霉变、无异味。但对于燕窝的具体用料和分级并没有确切的标准。有专家指出,由于没有国家统一标准,某些燕窝产品除了某些关键指标的差异,还可能有质量上的瑕疵。
联系方式
- 电 话:17324413130
- 检测工程师:罗卓文
- 手 机:17324413130